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天姥山徒步穿越計畫

1)徒步路線:新昌斑竹--會墅嶺--天姥山--冷水坑--長沼水庫沃洲湖風景區
  2)徒步時間:1天
  3)徒步內容:穿越,登山
  4)徒步級別:休閒級(休閒+古跡+美景),3級(強度中+險度低+技巧低)
  5)必帶裝備:-10度睡袋,防潮墊,帳篷,頭燈
  6)選帶裝備:登山杖,爐頭套鍋,指南針,急救包,個人洗淑用品等
  7)食宿安排:第一天的中餐,晚餐和第二天的早餐自己帶(高熱量)第二天的中餐飯店FB
  8)服裝要求:山上溫度較低,做好防凍(手套,帽子)途中又會出汗。所以衣褲要保暖透氣,穿登山鞋或運動鞋,襪子多帶一雙。
  9)具體行程:

  第一天:6:30杭州汽車東站侯車大廳集合

  6:50乘到嵊州的快客去嵊州
  8:30到嵊州,打車到東站與嵊州驢友匯合
  9:00乘中巴到新昌
  9:40轉乘去斑竹的車
  10:20到達斑竹
  10:30徒步開始(中途用中餐)
  16:30到天姥山頂,安營咱寨
  17:00FB開始,晚上殺人,畫烏龜

  第二天:6:30起床看晨景(不看的繼續睡)

  8:30收營,理包,下山
  11:30到達長沼水庫沃洲湖風景區FB
  12:30遊景區
  13:30坐車到新昌城裏
  14:30杭州驢友坐快客回杭州
  16:30到達杭州

  沖沖:13336182926

  附:天姥山風景介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李白這首名詩歌頌了天姥山的橫空氣勢。天姥山是新是一邑之主山。在縣東南圍30公里,由撥雲尖、細尖、大尖等群山組成。屬道教第16和60福地,層峰疊嶂,千態萬狀,蒼然天表。

  會墅嶺

  扼天姥山北道口,舊有鳥道可攀,今有盤山公路盤旋而上。嶺上臺地氣候涼爽。過會墅嶺行5公里,能望見天姥主峰撥雲尖,因山頂常縈繞白雲,故名。登山回望,群山為小,北有芭蕉、斑竹兩大山(即大尖、細尖)遙遙相對,南至王會、牛牯、萬年諸山蜿蜒俯伏,西南有蓮花峰拜倒腳下。山上有姥姥岩、天姥鷹、天姥饃蹲牛岩、雞籠岩等。

  天姥山

  不僅以天神叫“姆媽”知名,而且以高雅文化名山著稱。晉朝前為人跡罕至的莽地區,南朝謝靈運“嘗自始寧南山伐木開徑,直至臨海”。風光綺麗的天姥山,正處於此通道險要地段,名聲大振。謝靈運詩曰:“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雲霓,還期那可尋?”南朝宋元嘉間朝廷聞天姥美名,遣名畫師楷模山狀於白團扇上。唐李白、杜甫等追慕前賢高情,留下了《夢遊天姥吟留別》、《壯遊》等千古絕唱,遂使天姥山成為人們無限嚮往的神奇仙景。1993、94和99年,三次國際唐代文學和唐詩研究會在新昌召開,海內外130多家報刊雜誌都報導了新昌天姥山勝景,在國內外有著較高的聲譽和地位。天姥鷹天姥山——姥姥岩天姥饃司馬悔橋

  古驛道

  驛道由會稽來,從嵊州黃泥橋入新昌境,也新昌城舊東門到天臺縣界,新昌古驛道全長90裏。目前橫貫斑竹的長街,會墅嶺的石階路,天姥寺至冷水坑的山路,仍保存驛疲乏的原貌。驛道上殘存的小石佛鋪、關嶺鋪,還可看出驛鋪舊貌。驛道經桃源穿越天姥,天達關嶺頭一段全長35公里。這條路,早先為進朝詩人謝靈運開拓,故又稱“謝公道”。這條古驛道上有許多流傳千古的遺跡,如劉阮遇仙的桃源洞、司馬悔橋等,現在,和這條古驛道大致平行的是104國道。

  桃源仙境

  桃源東瀕沃洲,南倚天姥,是著名“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地段。相傳此外為漢時剡入劉晨、阮肇入於姥山采藥遇仙涉足之遺跡。如采藥徑、仙人洞、棋盤石、惆悵溪等。而逆溪布上的班竹村口的司馬悔橋又是唐代隱士司能上能下承禎悔悟出山之外。由此而構成娟秀迷離的桃源山水。南朝時,謝靈運出仕永嘉,伐木開徑,寫下了大量的山水詩,成為古代山水詩的鼻祖。後歷代眾多詩慕名前來,留下了諸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等千古絕唱。迎仙橋天姥山下古驛道班竹古驛道桃源天姥泉天姥柏天姥盆境

  萬馬競渡

  萬馬渡地處新昌縣儒嶴鎮,離縣城40公里。位於兩山夾峽峙之穀。有一條大溪,澗中盡是些圓滾滾、光溜溜的石頭。重量不等,近百公斤至幾萬公斤。色澤不同,金黃色、紅棕色、,以青白色為多。數以萬計的巨古成群結隊,浩浩蕩蕩,從山崗自上而下,蜿蜒二、三公里。每逢下雨天,站在山巔遠眺,只見山洪奔瀉,衝擊巨石,白浪飛濺,嘩嘩作響,聲若千軍?喊,形如萬馬奔騰,氣勢磅?,巍巍壯觀。這裏的環境也十分幽雅,青山綠水,小橋出一幅秀美的山水畫。遠望天姥群山,連綿起伏,紅楓翠竹,疏疏密密。在那萬樹叢中,竟冒出一巨岩,孤峰挺立,峰尖上偏又頂著萬斤巨石,酷似鳥的嘴巴,稱“鳥嘴岩”,村民又呼之“風動岩”,因為大風吹過,那巨石也也搖動,欲從半天中尺下來,看起來險乎乎的。膽大者卻可攀援至峰頂,用力推石,那石居然也能晃動。但怪的是,千百年來,經歷過多少狂風暴雨,那“鳥嘴岩”卻始終屹立於高山之巔,有驚無險。萬馬渡還有朝板岩等石景。

  一座小石橋下,有一塊天然平整的大石塊,塊石上雕鑿有三個紅漆隸書大字:“萬馬渡”。每個字大如團背,剛勁有力,乃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十一月福建莆田人吳獻辰所題,三年後鐫刻於此。在陽光照耀下,那三個大字閃閃發亮,獨佔風光。遊客到此,爭相在題字石上攝影留念。

  天姥龍潭

  從儒嶴鎮寂元廟油竹坑自然村進去,行二三裏。兩岸危崖壁立,林木森森。溪澗怪石累累,瀑潭相疊。瀑多而奇,有虎哮瀑、龍吟瀑、含羞瀑、跨馬瀑、五級瀑……潭多而怪,有畚箕潭、米篩潭、元寶潭、四角潭、大龍潭……兩個潭更奇特,一是“噠粥潭”,因為瀑急潭深,水花往上撲濺,酷似一鍋剛煮開的粥直冒熱氣。另一個是“跌落水”,那瀑泉從高達30多米的削壁上陡然而瀉。經過千百年的沖刷,山澗頑石有的成了農家皿:搗臼、木勺、面杖、磨盤……有的酷似動物:獅、虎、貓、狗……龍潭坑一帶,諸如吊蘭、魚鱉草等。上龍潭坑,最好選擇在大雨過後的第二天。那山澗之水,穿過累累頑石,洶湧而瀉,恰似萬馬奔騰一般,其勢壯觀之極。
返回列表